士兵肩上的历史|美军背包百年掠影:越战篇(上)

文/Beta-TNT

本站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目录

  1. 概述/二战前
  2. 二战篇(上)
  3. 二战篇(下)
  4. 越战篇(上)
  5. 越战篇(下)
  6. 冷战末期
  7. 现代战争(陆军篇)
  8. 现代战争(陆战队篇)

 

美国军事介入东南亚和越南战争(1960-1973)

我们都知道,美国在1965年正式出兵越南,拉开了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序幕。但实际上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军事介入早在1960年就开始了,这其中包括人员培训、派遣顾问以及军事物资援助。而美军在越战期间针对东南亚丛林环境的装具研发工作也从那时开始。

在二战结束之后长达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美军并没有列装新型号的背包,只对已有的背包装备进行改进。但历史总是相似的,越战开始之后,美军意识到当前的单兵装具不能很好地适应东南亚地区丛林作战环境,展开了一系列专为热带丛林环境设计的单兵装备的研发工作,由此诞生了一系列经典装具装备。

 

M-1956 和 M-1961 野战腰包(M-1956/M-1961 Field Pack)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依托承载装具的后腰包其实不能算背包。但考虑到这类装具从朝鲜战争停战之后一直到越战时期,作为背包类装具的代替品配发整个陆军,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其纳入本文。

M-1956 野战腰包(M-1956 Canvas Field Pack)

  • Field Pack, Canvas, Combat, M-1956(FSN:8465-577-4921)

关于 M-1956 承载装具本身已经有很多资料了。这次利用这个机会多介绍一下其中的野战腰包,或者叫屁股包(buttpack)。

正如旧文所述,M-1956 承载装具是在朝鲜战争停战之后,美国陆军为当时正在选型的新的自动步枪配套研发的。如果各位从系列第一篇开始一直读下来,会发现这样一个趋势:自二战以来,陆军单兵配发的背包容量越来越大。但是这个趋势在 M-1956 上中断了。M-1956 承载装具里的野战腰包容量仅有大约5升左右,仅够容纳基本的作战和生活物资。

M-1956 野战腰包

盖子边缘的扣眼可以用来挂一些小件装备,比如刺刀鞘

透明窗里用来放个人信息卡片

对于这种变化,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在五十年代,美国将苏联作为竞争对手和军事上的敌人,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设计武器和装备。美国人设想中和苏联将会在欧洲和西伯利亚爆发战争,以大规模机械化集团作战为主,单兵不需要背负太多东西。因此 M-1956 承载装具里充当背包角色的就变成这样一个腰包了。

M-1956 装具两种携行状态:作战形态和全装形态

作战状态,仅包括战斗装具和野战腰包,携带必要的作战物资和口粮

全装状态,在作战状态基础上用装具里的捆具携带睡袋和单兵帐篷等寝具

这款野战腰包是 M-1956 承载装具的原配装具,但由于容量太小,在1961年被重新设计的 M-1961 野战腰包代替,在越南战场上基本上只有装备轮换较慢的二线单位在用了。不过尽管如此,在越战之后仍然还有少量 M-1956 野战腰包继续使用。

巡逻中的陆军第70工程营士兵(1967年),右侧士兵使用的就是M-1956野战腰包

M-1961 野战腰包(M-1961 Canvas Field Pack)

  • Field Pack, Canvas, Combat, M-1961(FSN:8465-823-7622)

M-1961 野战腰包在1961年定型并代替 M-1956 野战腰包,成为 M-1956 承载装具的标配。曾经有玩越战军品的新人看名字以为它是陆战队 M-1961 承载装具里的,其实并不是。

M-1961 野战腰包,用盖子边缘的挂载孔挂载携带了一个三联手雷包

M-1961 野战腰包最主要的改进是增大了容量,比 M-1956 容量大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盖子也从方形直角外观改成圆弧。此外还将 M-1956 野战腰包口部两边的翻片(类似二战早期 M-1941 背包那样)改成涂胶的防水喉,装入物品后将防水喉卷起来即可,增强了装具的防水性能。

身穿整齐的装具的第一骑兵师的士兵,正在从登陆舰上整队下船,他们刚刚抵达越南战场

就这款包本身其实已经没有太多可以介绍的了。由于其生产时间和越战重叠,M-1961 野战腰包的生产数量十分惊人。因此尽管在 M-1961 野战腰包的生产合同只到越战后期、并且战后尼龙野战腰包重新启用,在美军的后勤体系里 M-1961 野战腰包仍然配发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在海湾战争时期仍然在使用。

随着 M-1961 野战腰包,在60年代初还有一条配套的背带被加入到 M-1956 装具,用于将野战腰包提升到后背较高位置背负携带,用于在后腰位置被占用时背负携带野战腰包。
越战期间一名陆军特种部队上士用更提升带携带野战腰包,因为后腰位置被单兵定位器占了,资料来自 Vietnam Gear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军此后的一系列野战腰包类装具的原型设计,都是来源于 M-1961 野战腰包。如果要带的东西衣服口袋塞不下,又不够背包容量的一半,那野战腰包无疑就是最佳选择。这类装具从越战时期一直配发至今,影响了其他很多国家的军用装具。在最新的 MOLLE II 装具系统里,野战腰包类装具仍然还牢牢占据着装备序列里的一席之地,足见这个设计的经典。

 

陆战队 M-1967 USMC 野战腰包和背包(M-1967 USMC Combat Field Pack / Cargo Pack)

  • Field Pack; Combat; (M-1967 USMC)(FSN:8465-860-0337)
  • Field Pack; Cargo; Nylon; (M-1967 USMC)(FSN:8465-860-0314)

M-1967 USMC 是陆战队用于代替 M-1941 背包组和背带的装具系统,于60年代初开始研发,其前身是 XM1964 试验型装具。

M-1967 USMC 装具系统和陆军的M-1967 轻量化承载装具一样,专为东南亚热带丛林环境作战生产,全部由尼龙面料制成,主要部件设计也很相似。由于参考了M-1941 背包的使用习惯,M-1967 USMC装具系统里的背包也分为双肩背负的背包(Combat Field Pack)和后腰挂载的野战腰包(Cargo Pack)。

M-1967 USMC 背包实物。从试验版本的设计时间来看,这个背包很可能受到1964年配发的 ARVN 背囊的影响
DSC_5459

DSC_5462
正面

DSC_5467
背面

在军品收藏领域,越战时期的“M-1967 屁股包”是越战军品收藏圈里炙手可热的宝物之一,关于陆军的 M-1967 和陆战队的 M-1967 USMC 两套装具的关系,尤其是其中的屁股包,可阅读这篇两年前写成的博客,在此不再赘述。简而言之,就是这两套装具里的屁股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而且陆军版的 M-1967 尼龙屁股包在越战时期未能量产配发,只有陆战队版的量产配发了,一般能找到的也是陆战队版。

M-1967 USMC 野战腰包,这两张图因为有太多人转发,出处已不可考

M-1967 USMC野战腰包,因为转发了太多次实在抱歉忘记出处了

M-1967 USMC野战腰包背面细节,有一对按扣带,设计上可能是用来收纳底部的捆扎带的
陆战队 M-1941 背包(左)和 M-1967 USMC 装具(右),对比可以发现后者仍然延续了上下分体式这样的设计思路(右图来自 USMF 论坛)

 

陆战队 M-1941 尼龙背包(Marine Nylon M-1941 Haversack)

  • Field Pack, Combat, Nylon(FSN:8465-382-7966)
尼龙版 M-1941 背包

这种沿用自二战时期的背包在越战末期有了最后一个版本,面料改为尼龙。但这个版本只有上背包,没有配套的尼龙 M-1941 背带和行李包。

关于这个包本身已经没有太多值得聊的。两年前英国的鱼鹰出版社的插图画师照着我的这张照片画了插图用在书里,但没跟我们联系过。这事儿后来的结果是这样的处理的:我们通过邮件和 FACEBOOK 私信的方式联系鱼鹰社,官方给我们的回复说已经将问题反映给本书编辑,并且核实确认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一般画师都会给出原画照片的出处,但这次确实没有给出,出版方也没进行核实,是他们的责任。为了表达歉意,可以免费赠送任意一本鱼鹰社的书以表歉意。

其实当时对这个处理结果不太满意,但考虑到跨国维权成本太高,况且人家也没直接用照片,好歹照着画了一遍,就没再继续深究。正好当时阿凯就在英国留学,就点了本书托阿凯收了。这事儿就算了了。

 

本篇仅介绍了部分越战时期美军装备的小型包具。下一篇将会介绍当时美军装备量最多,也是最有越战特点的背囊类装备。